- SQE工作职责介绍.
- 负责对供应商的监督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来料稳定
- 评估,监督和改进供应商质量,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估,来料品质异常及时与供方沟通,明确原料问题造成的损失责任承担办法(质量协议/采购合同)
- 参与供应的供应商样品评估,给出主观评价,
- 对供方提供原材料进行质量把控,对质量问题进行反馈厂商改善,要求供方回复8D改善报告并跟进改善措施实施与验证
- 制定SIP检验指导书,定期培训IQC检验人员,与厂商供方检验人员
- 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对现有供应商的质量状况进行统计评分,对评分较低的供应商提出限期改善要求;
7.周报月报制作
8.SQE如何处理好与供应商、公司采购部、IQC三者之间的关系?
- 沟通与合作:信息共享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
- 设定共同质量目标:标准的制定基于客户需求与行业标准与供应商能力
- 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与IQC共享评估结果,通过对供应商定期评估与监控,及早发现潜在问题与质量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 分工与协作: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协调合作
- 紧密监控与反馈:SQE,采购,IQC紧密监控供应链中质量状况,及时反馈问题,定期开展质量会议与评审,及时跟进与解决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及供货稳定性。
9.你是否对本公司产品所用元器件的生产的流程和产品工艺熟悉?
10.SQE除了良好的基本技术外,还需要哪些技能或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 不断
的自我提升能力)
- 团队合作能力:通常需要与供应商,内部团队及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共同解决质量问题。
- 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识别根本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措施以预防问题再次发生的能力
- 技术理解能力:需要对相关的技术及工艺深入理解,帮助评估供应商的能力及质量水平,识别潜在质量风险,并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技术讨论
- 责任心,细致洁净,分析能力与灵活性等
11.说说你认为最得意的一件事出来,为什么?
12.你對品質差的供應商是如何進行輔導的,效果如何?
13.你认为稽核供应商哪些方面最重要?
14.对供应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
15.针对多品种少批量的供应商你如何处理?
16.怎样提升作坊式的供应商能力?
- 前期导入的时候全流程和他们走一遍,教他们制作工艺流程图,固定流程,
- 与供方共同在现场,确认关键控制点,控制关键特性,现场帮他们做标识,做检验标准,每个点控制什么全部帮他们手把手做好。
3.定期进行稽核看供应商是否有按要求进行执行
- 调整与确认时间表:与供方共享审核时间表,确保双方对审核日程有共识
- 提醒与确认:在临近审核日期前,并再次确认审核时间,确保双方都准备头绪
- 记录与跟进:在现场审核期间记录审核结果及不符项,现场与供应商进行确认检讨,跟进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
35.SQE应用哪些统计工具?
- 举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完成GR&R?
收到某客诉外观不良偏高,组织供应商人员对全检段人员做GRR考核。假性测试,看全检人员是否能识别出不良。通过GRR考核降低不良,提高人员漏检率,提升人员检出率。
- 37. 如何综合全面的管理和评估供应商的质量,你有社么方式和方法?
- 38. 如何持续的改善供应商的质量,你运用社么样的方法来实现?
- 针对新的供应商,你是如何导入的?
- 现在你已面试成功了,作为一名新手SQE,你又是学质量专业的,从质量专业角度谈谈你该如何去做去展开工作,使自己在这方面做的更出色。
1、熟悉自己项目的质量要求
2、去产线(包括自己的和供应商的)多看多问多听,熟悉双方的生产状况及质量能力
3、动手统计管辖下供应商的过往来料质量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他们的质量状况。
4、查看管辖下供应商以往的产品质量改善报告,了解该供应商的改善能力
41.你管理的供应商的产品在生产线上出了质量问题,做为SQE你在如何去处理?
1、PQE现场进行确认,协助PE工艺工程进行分析,分析后进行责任判定,如制程问题PE工艺工程处理,物料问题SQE介入处理,确认现象是否属实
2、如实属且不能立即解决或让步接收,清查库存,换料生产,block住产线退料。召集QA及工程人员,对成品进行分析,是否可以放行。
3、对退料进行分析,初步确认root cause,是产线问题还是来料问题。并统计相关数据,例如来料原始不良率,上线后造成的不良率,及相关风险。保留相关样品。
4、马上通知供应商进行清查内部库存,保证下批来料不会再有类似问题。
5、要求供应商来公司进行确认并检讨,定下解决方案
6、如有必要,亲临供应商内部进行改善监督,密切跟踪随后的几批来料,确认问题得到改善。
7、要求供应商提供正式的8D报告,立档保存,以防再次发生。
8、与供应商谈判,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
42.做为SQE你去开发一家供应商,现有两家供应商供你选择,第一家,产品质量符合公司的产品要求,但价格偏高;第二家,产品质量低于公司的产品要求,但价格低可接受。
1.单纯从品质角度,当然是第一家,但往往公司更多考虑成本是否太高。因此,这时最好的办法是两家同时引入,采取二八方法,价格高的给予80%订单(因为另一家的产品质量是不符合产品要求,不可能大量采用他们的),同时以它的质量标准衡量另外一家供应商,督促其进行改善。并许诺改善后会逐步把订单向他们转移。(事实也应该是这样)
2.然后,就该SQE出场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5why,5W1H等方式,帮助供应商找出质量低的根本原因。搜集统计数据(包括供应商内部出货前、来料后及上线生产时),找出不良的分布及规律,并去供应商现场作针对性验证,从人机物法环分别进行分析,确认是process问题还是人为问题,process是硬件问题还是流程设置问题。
3.找出问题并得到解决后,再从根本上着手,帮助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