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仪器/检具校验发生异常时,此设备检测过的产品处理措施

5.2.3 测量设备异常的处理
使用或校准中发现测量设备失准,应立即停止使用,通知计量及维修人员一起分析设备失准的原因,并进行维修和再校准。
测量设备异常的判断方法:
对于附属于设备的准用计量器具,通过生产线各工段的中间产品检测,间接检测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及有效性。各工段记录与工艺参数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数据,当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设备状态,如果设备处于正常状态,计量器具偏离正常,要拆下计量器具送检。
对于其它测量设备,测量人员应根据测量数据和以往相比是否存在异常,结合当前产品与以往产品的对比,判断测量设备准确性是否异常。也可以寻找同类的或精度更高的其它测量设备进行比对加以判断。
仪器操作人员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查看设备的失准或超差范围是否大于产品的合格公差范围,如果设备的超差范围小于产品公差,则判断产品为合格,所测产品有效,按照正常流程流转。如果设备的超差范围大于所测产品的公差范围,则使用正常的测量设备对已测产品进行3批次追溯抽测,如无问题,则放行,如有问题则按产品流程继续追溯,直至追溯到确认没有影响测量结果为止,并多追溯2个批次。将追溯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按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如果追溯到最终产品不合格且已经流到客户处,则由CS负责通知客户,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如果唯一的一台测量设备失准、或外送校准,则需对期间产品进行区分标识(设备故障,需修复后重新测试)、记录,待测量设备维修或校准完成后对产品进行补测,如果产品无异常,则解除标识,按合格品周转;如果产品有异常,则按不合格品管理,执行《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计量工程师会同相关责任部门一起分析设备失准的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评估对生产过程及产品的影响程度,并建立计量设备维修台账。
5.2.4 设备调拨、报废及其它未尽事宜,参照《生产设备管理程序》或《低值易耗品管理规范》执行。所有测量设备的报废均需要到计量室备案。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