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检验,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今天为大家一一罗列出来,赶紧分享给小伙伴吧!
1. 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 1. 进货检验:进货检验是企业对所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辅助材料、配套产品以及半成品等在入库之前所进行的检验。进货检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仓库,防止由于使用不合格品而影响产品质量,影响企业信誉或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这对于把好质量关,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是至关重要的。进货检验应由企业专职检验员,严格按照技术文件认真检验。进货检验包括首(件)批样品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2. 过程检验:过程检验也称工序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加工工序之间进行的检验。其目的在于保证各工序的不合格半成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对不合格半成品的继续加工和成批半成品不合格,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由于过程检验是按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因而起到验证工艺和保证工艺规程贯彻执行的作用。过程检验通常主要有三种形式: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完工检验。 3. 最终检验:最终检验也称为成品检验,目的在于保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成品检验是在生产结束后,产品入库前对产品进行的全面检验。成品检验由企业质量检验机构负责,检验应按成品检验指导书的规定进行,大批量成品检验一般采用统计抽样检验的方式进行。成品检验合格的产品,应由检验员签发合格证后,车间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凡检验不合格的成品,应全部退回车间作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处理。经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再次进行全项目检验,检验员要作好返工、返修产品的检验记录,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2. 按检验地点分类 1. 集中检验:把被检验的产品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检验,如检验站等。一般最终检验采用集中检验的方式。 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检验,并作好记录。工序质量控制点应是巡回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应把检验结果标示在工序控制图上。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质量出现问题时,一方面要和操作工人一起找出工序异常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恢复工序受控状态;另一方面必须对上次巡回检后到本次巡回检前所有的加工工件全部进行重检或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用户手中。 3按检验方法分类 1. 理化检验:理化检验是指主要依靠量检具、仪器、仪表、测量装置或化学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获得检验结果的方法。有条件时尽可能采用理化检验。 4按被检验产品的数量分类 1. 全数检验:全数检验也称为百分之百检验,是对所提交检验的全部产品逐件按规定的标准全数检验。应注意,即使全数检验由于错验和漏验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合格。如果希望得到的产品百分之百都是合格产品,必须重复多次全数检验才能接近百分之百合格。 5按被检验产品的数量分类 1. 计量值检验:计量值检验需要测量和记录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取得计量值数据,并根据数据值与标准对比,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计量值检验所取得的质量数据,可应用直方图、控制图等统计方法进行质量分析,可以获得较多的质量信息。 6按检验后样品的状况分类 1. 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指只有将被检验的样品破坏以后才能取得检验结果(如炮弹的爆破能力、金属材料的强度等)。经破坏性检验后被检验的样品完全丧失了原有的使用价值,因此抽样的样本量小,检验的风险大。 7按检验目的分类 1. 生产检验:生产检验指生产企业在产品形成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进行的检验,目的在于保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生产检验执行内控标准。 8按供需关系分类 1. 生产检验:生产检验指生产企业在产品形成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进行的检验,目的在于保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生产检验执行内控标准。 9按检验人员分类 1. 自检:自检是指由操作工人自己对自己所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所进行的检验。自检的目的是操作者通过检验了解被加工产品或零部件的质量状况,以便不断调整生产过程生产出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零部件。 10按检验系统组成部分分类 1. 逐批检验:逐批检验是指对生产过程所生产的每一批产品,逐批进行的检验。逐批检验的目的在于判断批产品的合格与否。 周期检验和逐批检验构成企业的完整检验体系。周期检验是为了判定生产过程中系统因素作用的检验,而逐批检验是为了判定随机因素作用的检验。二者是投产和维持生产的完整的检验体系。欢迎关注质量与检测公众号周期检验是逐批检验的前提,没有周期检验或周期检验不合格的生产系统不存在逐批检验。 逐批检验是周期检验的补充,逐批检验是在经周期检验杜绝系统因素作用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控制随机因素作用的检验。 |
没有回复内容